免费领取大会全套演讲PPT    

点击领取

我要参会

Michael Wong

ISO人工智能技术委员会专家, C++标准委员会机器学习组主席, YetiWare CTO

ISO 人工智能技术委员会专家, C++标准委员会机器学习组主席, YetiWare CTO。 C++ 嵌入式开发委员会SG14与机器学习委员会SG19主席,同时担任C++语言方向演化委员会主席,前Codeplay研发副总裁,前OpenMP CEO。 C++标准委员会加拿大代表团团长。Michael在C++并行计算、高性能计算、机器学习领域拥有丰富工作经验,他领导制订了应用于GPU应用开发C ++异构编程语言(SYCL)标准,OpenCL .对PyTorch、Tensorflow底层性能优化有着深刻的研究和见解。其具体工作涵盖并行编程、神经网络、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等领域。Michael 曾任 IBM 高级技术专家,领导 IBM XL C++编译器、XL C 编译器的开发工作。

演讲主题

人工智能平台悖论:为何多数开源AI生态系统走向失败,以及如何打造一个蓬勃发展的生态

尽管人工智能革命催生出了卓越的模型与算法,但支撑这场变革的基础设施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激烈的生态系统竞争、被弃用的平台,以及众多初衷良好却未能获得关注的项目最终沦为“失败墓地”。每一个成功的PyTorch背后,都有数十个技术更优越的平台未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社区。 本演讲将解读打造成功开源人工智能平台的核心悖论:为何仅凭技术优势无法确保成功,为何早期架构决策可能决定项目的生死存亡,又为何权限最开放的生态系统往往能战胜功能最强大的对手。通过分析成功平台(如CUDA、PyTorch、ONNX)的案例与失败教训(如TensorFlow 2.0迁移、英特尔被弃用项目、各类“CUDA杀手”),我们将深入探索影响平台成功的隐性动态因素。 我们将拆解可持续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三大支柱:对开发者真正有价值的技术差异化、超越GitHub星标数量的社区培育,以及开放性与可持续性之间的微妙平衡。听众将了解到,为何PyTorch的“差一点反而更好”理念击败了TensorFlow早期的主导地位,OpenAI Triton如何在英伟达的“围墙花园”中开辟出一席之地,以及为何部分平台能跨硬件供应商实现发展,而另一些却始终局限于单一生态系统。 无论你正致力于打造下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平台、为所在机构选择技术栈,还是单纯好奇塑造人工智能未来的社会技术力量,本演讲都将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帮助你区分那些能发展为“运动”的平台,与那些沦为“错失机遇纪念碑”的平台。你将收获可落地的洞见,涵盖开发者体验设计、社区治理模式、开源决策的战略时机,以及打造能超越创建者生命周期的生态系统的方法。 本演讲是对我2024年在全球机器学习技术大会(ML-Summit)上关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平台与生态系统演讲的延续,核心收获包括:社区建设的“采纳阶梯”框架、为何文档策略比性能基准更重要、如何应对与现有平台的“构建-整合-竞争”决策,以及在不牺牲社区信任的前提下维持开源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存续的可持续性模式。

© boolan.com 博览 版权所有

沪ICP备15014563号-6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03949号